看電視,聽收音機,看書究竟哪一個最耗時間?
有人說看電視是懶人的習慣。。。
聽著收音機不動是垂死的象徵。。。
看書是書呆子的行為習性。。。
那請問究竟何者才是好的???
其實這三者間並沒有所謂的懶或不懶。端在於透過此三者我們做了什麼?又,從中吸收了什麼?或是達到了何目的。
不過對我個人而言。。。
看電視是視覺與聽覺享受;聽收音機是聽覺刺激,想像的空間;看書則是平淡的視覺,無味的聽覺,可是卻是想像的極值。
此話何解?
很簡單。
看電視有畫面,有聲音,也有貫聯的內容。我們觀眾只需要坐著就可以把這些東西直接透過雙眼和雙耳,再傳遞至大腦。。。這個過程應該是很直接的。。。有時候甚至不用動到大腦。我們看恐怖驚悚片時,會反射性的害怕;看幽默喜劇時,有無意識的大笑;看愛情親情片時,會緊握另一半的雙手,更會念起自己遠在家鄉的家人。
所以我說看電視是視覺與聽覺的享受。然後這個享受再昇華成了整體的感官刺激,勾勒著我們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當然有些節目如National Geography或Discovery等頻道還會讓人有茅塞頓開的大悟呢!
那聽收音機呢?何以我會說聽收音機是聽覺刺激,想像的空間呢?
聽收音機最重要的就是聽。把聽到的透過耳朵傳遞至大腦,再用腦把每一句對話或者是內容影像化。聽收音機時,我們聽眾也可以感受到DJ與來賓的互動如何?他們笑了。。。他們很開心,當然我們的腦海裡也會不自覺得繪出那個歡愉的畫面。如果有聽眾進行熱線投訴,我們也可以清楚明白當事人是何等的不滿與憤怒。
看書呢?
因為它既無畫面也無聲音,所以我會說看書是平淡的視覺,無味的聽覺。我們必須主動去看去讀去了解,然後把內容慢慢的串聯起來變成腦海中的影像。所以我也說看書是想像的極值。這些想像的畫面是我們看著一段段的敘述,慢慢幻化成腦海裡的圖影。因此,同一本書在不同人的情形之下會有不同的見解與,尤其是科幻神魔系列的小說。我可以擔保,同一本書交由十個導演和編劇去拍攝編導,肯定十個完全不一樣。哈哈。。。這也是我們常說的個人風格啦!例如《哈利波特》或者《Lord of the Rings》這兩本書交由史提芬史匹堡區或者是李安去導一樣,兩者肯定結果不同。
不過這幾年甚流行所謂的有聲書,就是隨書附送的內容CD,可以讓你邊看邊聽,以讓讀者們更容易融入故事內容之中。漫畫其實也是一樣,有畫有文字讓我們更容易了解與吸收。例如近年日本很流行課文漫畫化,例如古文明史是很無聊的歷史學科,因此他們嘗試把它幻化成漫畫或者是插圖形式讓學生更容易學習。畢竟看圖畫還是比單純看字來的有趣~~
不過,話說回來。。。從我小時候看漫畫(小叮噹)開始到現在,我還是很愛看漫畫。這也間接促成我喜愛塗鴉畫畫,甚至讓我對某些科目學識產生了興趣。例如《灌籃高手》可說是我籃球啟蒙老師,不是他我不會愛上籃球。。。不過當年的喬丹也是我的動力之一啦!此外,如《亞特蘭提斯傳說》,《金太郎》等等漫畫也讓我了解一些歷史事蹟或者是經濟學識等等。當然,漫畫難免會有誇張暴力色情等等無可避免的因素;但是抱著正確的觀念不就行了嗎!
其實這篇文章的產生是因為那天自己看著漫畫時又被我自己的親阿姨唸:怎麼這麼大了還喜歡看漫畫。。。好看嗎?不是很浪費時間。。。
唉!此話差矣~~~大人們就是喜歡用自己的觀點看這個世界。。。不過話說回來,我也即將步入三十了。。。難道我也要變成如此的大人嗎?
浪費嗎?見仁見智吧!有些只是我真的是從漫畫上學會的。。。就像之前說的有些漫畫真的不單單只是漫畫而已,例如《漫畫史記》,《漫畫水滸傳》,《天生妙手》,《Wild Life》等等,都是間接教導我們一些歷史史實或者醫療知識。你能說漫畫就是不好嗎?
算了。。。還是別去想了!
因為我不敢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